首页 | 机构设置 | 廉政要闻 | 理论热点 | 廉政党课 | 廉政文化 | 和谐校园 | 廉政聚焦 | 警钟长鸣 | 纪检工作 | 相关链接 

 

诗画寻芳丨一江清水向北流
2020-11-23 16:44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洪萌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11月的扬州,运河两岸,仍是绿意盎然,飞鸟翔集。扬州是古代九州之一,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更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

  扬州是中国古运河的原点城市,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以水路沟通江淮,开邗沟、筑邗城,这是扬州建城之始。邗沟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河道,至今已有2500余年。

  提及扬州与运河,就不能不说隋炀帝杨广。在杨广跌宕起伏的一生当中,扬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他登基之前,曾任十年扬州总管,在这里攻打南陈、镇守扬州。登基之后,他以扬州为起点修建运河,经运河三下扬州巡幸,直至兵变缢死扬州、葬于扬州。但是隋代修建运河,其实始于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早在公元587年,隋文帝就在邗沟的基础上,开山阳渎,使古运河的南端,重新从扬子入江。

 

《潞河督运图》 江萱(清)

  公元605年,隋炀帝继位第一年就下令修造通济渠,改造邗沟,“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接着,他又开凿永济渠,拓修江南河,用六年时间开凿了世界上开通时间最早、航程最长、气势最宏伟的一条人工运河。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自隋朝起,江南的粮食物资经运河源源不断运往都城,成为古时中国最重要的一条经济与军事生命线。

 

《扬州四景图之春台明月》袁耀(清)

  到了唐代,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与旧河道的疏浚,大运河使得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位于运河与长江的交会点上的扬州已成为除京城长安外的第一繁华大都市,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唐代诗人笔下的扬州,白日是“十里长街市井连”,夜晚是“月明桥上看神仙”,总之就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京口送别图》沈周(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唐以来,联结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运河水系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仕宦游历的人经运河来到扬州,又从这里奔向远方。人们在这里相遇,又在这里离别。滔滔运河水,承载着无数装满乡愁与客愁的船只。

  开封人崔颢,离家二十载后,乘船经运河返乡,“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离家越近,心情越愉悦,长长的淮河快到尽头,汹涌的波涛也不再让人畏惧。然而行走在运河上的人,体会更多的还是漂泊他乡的惆怅。“独立长堤上,西风满客衣。日临秋草广,山接远天微。 岸叶随波尽,沙云与鸟飞。秦人宁有素,去意自知归。”许棠的这首诗中孤独失意的客愁,是无数离开家乡的人都会涌动的一种心态。

  公元826年,被贬二十多年的刘禹锡终于能返回家乡洛阳,他在扬州遇到被贬谪的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在宴席上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于是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虽然曾置身凄凉的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但是刘禹锡没有消沉颓唐,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他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这也许就是刘禹锡行走在运河上的感受,只要心无旁骛,诚心正意,前途仍然充满光明。

  因为地势关系,中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唯有运河是一江清水向北流,正如中国人的精神,上善若水,既会顺势而为,更能逆流而上。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0 辽宁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辽宁工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 邮编: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