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廉政要闻 | 理论热点 | 廉政党课 | 廉政文化 | 和谐校园 | 廉政聚焦 | 警钟长鸣 | 纪检工作 | 相关链接 

 

2012-04-02 10:47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砥廉哲理启示】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0 辽宁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辽宁工业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 邮编:121001